作品相關 (5)
關燈
小
中
大
住沿街而建的的吊腳樓,大多數的樓年歲都比諸時軍還要大。
沿著白家古鎮的那條窄石街,走了幾步後,街道上熱鬧了起來。小鮮看到了不少苗民和幾個眼熟的村民,吃的用的,占了滿眼眶。剛從赤水河裏撈起來的魚,血才放透還帶著血絲的豬肉,壘得和小山似的雞鴨鵝蛋,還有雲南一帶運來的鮮花,這麽一條窄石街就構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集場。
擠過了人群後,小鮮額頭上也出了些汗,諸時軍看了,就摸出了條帕子,替她擦了把臉。
“累了吧,過了這條街就是種子站了,回頭我們去街旁的小店裏吃個酸湯菜,到了貴州那麽久,你都還沒吃過地道的苗家菜吧?”諸時軍摸著小鮮的頭,很是慈祥地說道,這個把月裏,小鮮真的是長大了。到了街上東張西望著,可也沒有賴著要買東西。
走到了石街的盡頭就是當地的糧食收購站。秋收剛結束,忙了好一陣的糧食收購站外還曬著些帶濕氣的谷子,門口坐著個磕瓜子的中年婦女,汲了個夾教拖鞋,燙著波浪頭,指甲塗得老紅。
“哎,別踩了谷子,說你呢。”中年婦女是當地的收購站主任,和農民收糧吵架時練了個大嗓門,小鮮的腳離曬著的稻谷還有七八步遠呢,她就嚷嚷開了。
“女同志,我們是來買水稻種的,麻煩你看看站裏有沒有合適的稻種,我們出好價錢買,”諸時軍了解糧食收購站的事,地方上的糧食收購站,春耕時出種子,秋收時收谷子,照理是不對外買賣糧種的。不顧站裏都有些小背景,嘴碎貪小便宜的當地居民,稍微花點錢,也是能買到好的糧種的。
中年婦女聽了後,嘴皮兒一吸一吐,將手裏的瓜子殼全都吐在了曬著的稻谷上,“算你問對人了,我那還有些剛收進來的泰國香米種,是要給鎮裏做試驗田用的,聽說畝產能過千斤。賣給你們一袋也成,不過要一百一口袋。”
中年婦女的指頭往墻角搗了搗,一個土布口袋,袋口露出了金燦的谷種。
18 小包子進城搶米篇(三)
那口袋泰國香谷比起地上曬著還混著沙粒的當地谷類,一個金黃,一個土黃。不過用一百塊買一小袋稻種,還是要慎重,一口袋能播種一畝地,諸時軍屋後頭屯出的地只有一畝,全種上了一年要真是能收千斤,對於兩口之家來說,.已經夠一年的口糧了。
不過那時候,普通百姓吃的米那時候也才一塊出頭一斤,就算是最好的東北大米,也只是賣到了一塊七八而已,那還是去了殼,除了人工和肥料的。
落到了小鮮眼裏,可不管什麽泰國香米不香米,“泰國香米,產自泰國大城府,秈米的一種,米粒呈長條形,口感熟軟,單註結穗量約百顆,畝產量九百斤。”中年婦女稍稍誇大了些,不過也還算地道。泰國在哪裏諸時軍可沒說過,小鮮只得暫時,將它當做是個地名。
不過這樣的稻谷質量在小鮮眼裏簡直是不堪入目的。雲騰是世外仙山,不過山裏也有種植一些農業作物,就以仙稻為例,只要是經過銅品以上的空間培養出的水稻,單畝的產量都必須在兩千斤以上。
諸時軍伸手掏出了把谷子,在手裏捏了捏,谷質表皮光滑,手感也飽滿,外相很好。
“還用看嘛,我說是好種就是好種,鎮裏的技術員都說了,種什麽地都是豐產。”中年婦女也很精明,白家古鎮上來來往往的不過是周邊的窮村民和外地來的旅客。
小鮮和諸時軍雖說沒帶旅行包出門,可小姑娘背上背著個迪斯尼的書包,那可是省城裏的小孩才時興的玩意,一個書包怕是要花去山裏人大半個月的家用,這會兒不宰上一刀,還等啥時候。
“女同志,我們不要這種稻谷,你這有沒有雲貴一帶的,好一點的稻種。”諸時軍的話聽在中年婦女耳裏可是相當不中聽,她哼了聲,又吐起了瓜子殼來,不是很情願地說道:“也有其他的,墻角有好幾袋,你看看,三十塊一袋,要買就一整袋,不能挑揀。”感情來得不是肥羊,而是窮鬼。
收購站的另一邊,擺著七八口麻織的舊布袋,裏面的稻谷無論是飽滿度還是色澤,都比剛才的香谷差了大截。
小鮮似模似樣地學著諸時軍那樣,掂起了把谷子,搖了搖頭。
“這些都是去年的舊谷子,看著的確是不起眼,”諸時軍看著小外孫女的老成樣,臉上的皺紋全都舒展開了,跟朵盛秋的老金菊似的。
“外公,我可不是以貌取人的人。長得難看點也沒事,反正是要做種的,問題是這些谷的產量都很低,我把五塊錢還給您,也不要買什麽菜回去了。您要種稻子,我們就湊錢買那個貴的好了。”小鮮也不好明說,她看了一圈,當地的農民還真是可憐,那些所謂的豐產稻子有粳米也有燦米,可結穗率和產量都比先前的泰國稻米少很多,最高的畝產也就只有五百斤而已。
聽了小鮮的話,諸時一時哽住了,喉嚨被熱意堵住了。小鮮還真是長大了。
“傻孩子,外公不是心疼錢,”諸時軍從上面退下來時,開除了公職後,各類福利和補貼也都取消了,所有的資產都被凍結了,身邊只留了基本的養老金,名義上也確實沒多餘的錢。
不過那樣知冷熱的話,從六歲大的小鮮嘴裏說出來,還是讓諸時軍耳熱心熱了。
“有句古話叫做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換做了我們的話說,長在農村的孩子和長在城裏的孩子是不一樣的。那袋泰國香米雖好,可惜泰國的水土和我們這裏很不同,就算真能畝產過千,種在了我們屋後,也是要變味減產的。而且外公也還記得,你以前就不喜歡吃泰國米,嫌它太軟了。”諸時軍的話裏,涵蓋著對小鮮的疼愛和對各地風土的了解,他以為小鮮聽不懂,哪知小外孫女聽後卻重重地點了點頭。
“說完了沒有,念念叨叨的,再不選好,都要中午了,”中年婦女眼見小半個月的工資沒了著落,不耐煩地催了起來。
“女同志,我們就要這袋好了,”諸時軍看了七八個口袋後,選中了其中的一袋。
小鮮在心裏暗暗稱奇,外公不會也有空間吧,他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個挑選,選中的那袋稻種,還真十幾個口袋裏產量最高的一種,正是那袋可以畝產五百斤的稻種。
“這袋最貴,五十塊,”中年婦女變了口風,硬是將價格翻了近一倍。諸時軍聽了也不討價還價,摸出了錢包,就要付錢。
“外公,先別買,”中年婦女的臉一掛,剛要罵人,就見小鮮跟只兔子一樣,竄到了收購站最外面堆著的紙板箱旁。
那幾口箱子是為了方便裝新糧,從糧倉的最裏面清理出來的,箱裏裝得都是些破爛玩意兒。有老一任收購員留下來的小說,也有幾個茶葉罐子,小鮮叫住了諸時軍後,就在那幾個茶葉罐裏摸索了起來。
“姐姐,”小鮮甜甜地叫了聲中年婦女,那婦女只怕有十幾年沒聽人叫她姐姐了,罵人的話立馬咽了回去,臉上擠出了個笑容。
“這幾個罐子裏裝得稻谷也能賣得吧?”小鮮已經打開了那幾個圓柱形,外面裝著黃山毛尖的茶葉罐。茶葉罐看著已經很多年了,上面生出了幾個銹色的圓斑。
中年婦女收拾時,也沒註意那幾個茶葉罐,湊上前看了看,茶葉罐子裏裝了滿滿當當的稻谷。
小鮮數了下,一共有三個罐子,數量雖說少了點,不過全種下去,也能長夠一畝地了。
只不過那些稻谷的顏色比那口袋裏的陳年谷物還要差,看著都要發黴了,只差張幾根貓兒毛出來。那樣的玩意兒還會有人買?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賣,”看在了那句姐姐的面上,中年婦女很爽塊地答應下來了,反正垃圾也要處理,廢罐子也不值幾個錢。
“外公,那麽我們就花五十塊錢把這幾個鐵罐子和那一袋稻種都買下來吧,”諸小鮮眨了眨眼,滿臉的期盼。
19 小包子進城魚米篇(四)
從糧食收購站走出來後,小鮮還牢牢抱著那三只鐵罐子不放,就生怕中年婦女會反悔追了上來似的,她也不想想,除了普天下除了她外,還會有誰稀罕發了黴,不知道能不能發芽的稻種。
諸時軍也不問她,為什麽小鮮要把幾個破爛茶罐當作了寶貝。他沿路找了家苗家菜館坐了下來,準備吃過了午飯,再去集市上看看。
蓮嫂在廣東打了十幾年工,做菜時的手藝也學了粵菜的口味,無論葷素,都做得較清淡。對於諸時軍這類的老人,倒還算是符合養生之道,可對於諸小鮮那樣的小娃娃,怕是要乏味的。諸時軍也就是想到了這一茬,才領著小鮮進了這間菜館。
這家苗家菜館在當地開了二十多年,裏面擺著的還是七八十年代的紅木桌椅。看著有幾分破舊,不過菜館老板清潔做得好,菜味又地道,每到了中午,店裏都是人聲沸騰,各類上菜的叫菜的熱鬧的緊。
諸時軍爺孫倆來得找,站了張靠窗臨河的南向的桌子。店裏的窗戶就跟店裏跑堂上菜時的動作一樣,很是大氣。兩扇窗戶豎力對開著,幾片芭蕉葉探了進來,隱約還帶著幾分成熟的香蕉的清甜味。河面上不見波瀾,聽著個老漁夫,見了諸時軍爺孫倆時,還笑了笑,露出了幾顆鑲好的銀牙。
諸時軍照著小鮮最近漸漲的飯量,點了條兩斤重的活草魚。跑堂得了令後,也不急忙往廚房裏送單子,而是探出了窗戶,對著外面喊了一句:“足斤草魚,兩斤一條。”
河面上那個老漁夫聽了話後,站了起來,眼往河裏脧了幾眼,拿起了個擱在了船頭的細竹竿,竿子的頂部是個綠網漁兜子。
竹竿連著漁兜子倏然入了手,老漁夫的手晃悠悠地在河裏撈了一圈。漁兜子再出水時,裏面已經多了條鱗光白閃,青背脊的河養草魚。
跑堂兜著還活蹦亂跳的魚,稱了重量,“一共是兩斤一錢。酸湯魚是現做的,要等上十幾分鐘。”見諸時軍沒有意見,跑堂就拿著魚去鱗除苦膽了。
同樣的做魚方法,在沿海一地也很盛行,如西湖畔的糖醋魚也是現撈現做,有些店裏,還會讓客人自己動手,也算是吸引客人的一個方法。河裏湖裏的魚都是店裏定期下下去的魚苗,再設了人工的柵欄,能保證魚苗吃到河裏的浮游生物,能讓魚長大後比飼養的魚肉質更鮮美。
不過現撈到的魚能不能真正到了你的嘴也就難說,剛跑堂的說殺宰煮要十幾分鐘,其實真正要用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一般廚房都會提早個把小時宰魚入味,等到單子下來後,就挑個個頭斤數差不多的,省時也好下鍋,倒也還算新鮮。
魚下去後,很快就送上來了一鐵鍋子紅艷艷的酸湯。去過雲貴一帶的朋友知道苗家山寨裏最常用的是毛辣角酸,即是西紅柿。
“小鮮,看到了店堂裏擺著的那些壇子不?”諸老爺子喝著茶,去了剛才選稻種的燥氣。
小鮮進門時也看到了墻角擺著幾株盆栽外,還有近百口油光發亮的黑瓷壇。壇上隔著個蓋,走近幾步還能聽到股酸溜溜讓人狂流口水的氣味。
鐵鍋子架起了個煤氣竈,點上了火。
“要吃上一盆好味的酸湯魚,可不容易。先要將西紅柿洗幹凈,和新嫩姜,大蒜,紅皮椒,米粉,白酒放上十天半個月。再取出來,搗爛了混入湯裏。魚肉下鍋後,腥味全無,肉質更嫩。在白家古鎮上吃上這麽一頓,你回去怕是要吃不下蓮嫂做的飯了喲。”諸時軍說得小鮮盯著鍋裏的紅湯,氣泡吐出了湯面,幾塊魚肉由紅色轉成了白色。
“外公,你怎麽不問我為什麽要買這幾個罐子?”諸小鮮看著諸時軍半天沒問,反倒有了賣弄的心,十六歲大的少女,說穿了還只是個孩子而已。
“我們家小鮮要買的,當然就是好東西,”諸時軍還沒看清那幾只茶罐子裏裝得到底是怎樣的谷類。在這樣鎮級的糧食收購站裏,泰國香米稻種該算是最好的稻種了。
“外公您知道裏面裝得是什麽?”小鮮奇著,打開了其中的一只罐子,倒出了小堆的稻種。
被倒出來的米,和泰國稻種有幾分相似,也是細細長長,只不過谷皮早就褪去了光亮的金燦色,比起諸時軍相中的那款過季稻種,還要灰暗,其中有幾顆表面還長出了像是黴斑的青點。這幾罐稻種少說也被存在了茶罐子裏有七八年以上了。
諸時軍要了杯涼水,將幾粒稻種丟進了水裏,水上立刻浮起了一片黴色,幾粒稻種全都沈到了杯底。
“這可是十六年前的稻種,外公您看,每一顆都很飽滿,種活率很高。”雲騰門帶過來的愛撿垃圾的習慣,一時半會兒一改不過來,常人不會留意的垃圾鐵罐子,小鮮反倒是最早就瞄到了,而且更奇怪的是,她發現鐵瓶上還透出了很清晰的一組字:“印度巴斯馬蒂香米,米粒長,不黏牙,單株結穗150粒,播種發芽率百分之九十九。”
酸湯裏不斷冒出了酸酸辣辣的白霧,諸時軍被嗆了幾口,一時還沒聽清小鮮的話。他在糧食收購站沒出聲制止小鮮的“淘垃圾”行為也是有原因的。
那三個鐵罐子,雖說銹跡斑斑,可上面的茶葉牌子卻是上好的黃山毛尖。雲貴一帶,最常喝的就是侗族的油茶,能喝得起南方的黃山毛尖的,絕不會是普通人。那樣的人用茶罐子小心保存下來的稻種,又怎麽會是普通的貨色。
待到諸時軍回味過來小鮮的話時,猛地一驚:“小鮮,你剛說什麽?十六年的稻種?”
那鍋紅湯已經熟透了,香氣更濃,小鮮用筷子夾了塊魚肉,又酸又辣又燙,可她也舍不得放下筷子,跟只小狗兒似的,吐舌哈著氣:“是呀,而且還是什麽印度巴斯馬蒂的香米。”
20 小包子進城分梨篇(五)
九十年代末,確切的說是一九九六年,中國還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能見到的進口貨物很少。
最常見的洋玩意兒還都是一些僑胞回國探親時帶回來的。白家古鎮上糧站裏的中年婦女,能分清的也就是麥子和谷子的區別了,壓根就不可能分清楚什麽泰國印度香米。
可諸時軍不同,他在北*京時,因為興趣的緣故,和當時的農業部的一個退休老幹部走得很近。泰國香米看似比印度香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其實不然。
“小鮮,你剛說的話是真的?”
滾燙的魚肉入口即化,小鮮的舌頭上燙出了個水泡,“說多錯多,”小鮮真想給自己一記筷子,咋一得意就全露了形。
“外公,我剛說了什麽?我只是看著罐子上寫了個1980年,您不是教了我數數麽,到今年1996年,不就是剛好十六年麽?”諸小鮮把茶罐子一轉,露出了底來,下端還真是標了個1980。
至於什麽印度泰國,小鮮還真是不知道,咬死了自己什麽都沒說。
諸時軍認為的七八年稻種,竟然翻了一倍年歲,對印度香米頗有研究的是那位老幹部,現在要是能找到他,一定能鑒別出這是不是真的印度香米,可惜白家古鎮距離北*京足足有千山萬水那般遠的距離,諸時軍這樣的戴罪之身,有生之年還不知能不能回到BJ。
“外公,您剛說得什麽‘引渡’香米又是什麽?”諸小鮮刻意將字說得怪模怪樣的。
“小鮮,是印度。印度的香米,尤其是巴斯馬蒂生產的香米,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香米。普通的香米煮熟後,大小會增加兩至三倍。巴基馬蒂的香米則能足足增大五倍有餘。不過這類香米國內是不能直接買賣的。在BJ時,也只有特定的幾家高級飯店,直接往印度下采購單子,確定了數量之後,才通過特殊渠道進來的。普通人的餐桌上,根本不可能看到這類稻米,更不用白家古鎮那麽不起眼的一家小糧站了。”諸時軍邊說著,邊夾過了塊魚肉,提醒著小鮮註意了魚刺後,才吃了起來。
飯吃到一半時,苗家菜館裏的客人也多了起來,足分量的草魚加上最後下湯的米線,只吃得爺孫倆連打嗝都不敢了,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滿了出來。
諸時軍提倡飯後百步走,可他也不知道鎮上的書店在哪裏,就攔住了一輛紅皮三輪車,問了個路。
踩車的師父是個熱心腸的人,只是他說話時帶了股腔調,他怕諸時軍聽得不明白,還很耐心的找了張圖,畫明白了才放心。
諸時軍掏了兩塊錢當做問路錢,那師父也不肯收,說是費了點嘴皮功夫,哪好意思要錢。正在退讓著,小鮮也機靈,從書包裏掏出了一個自帶的白梨。下山那會兒準備帶著解渴用的,不過這會兒她的胃可容不下了。
車夫這才收了下來。諸時軍很是滿意小外孫女今天的表現,見了吃的玩的也不哭不鬧的,說出去還真不像是個六歲大的孩子。
靠著那張手繪的地圖,諸時軍沒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了兩間店面大小的新華書店。
“小鮮,外公跟你商量件事,回去後,外公得教你讀書認字,做算術了。”諸時軍搬到葛村後,就打聽過,附近正規的政府的學校得走上一個半小時的山路。那時候小鮮的腿不好,走不了路。
現在腿好了,可老爺子又不放心她一個人走那麽遠的路。聽村長說,明年過了暑假,村裏會修上水泥路,鎮上的車也能通到村裏來,小鮮就能正常去上學了。那會兒就算是城裏的孩子,七歲上學也是很正常的事,諸時軍想著,要是能提早給小鮮學點功課,到時候上學也能輕松許多。
小鮮看著書店裏,印刷成冊的各色的書,其中有幾本上,還有栩栩如生的彩頁,“外公,我學,不過您也得答應我件事。我想把那幾罐稻種種下去。”
諸時軍八成是不相信小鮮買得是什麽印度香米,可小鮮是心知肚明的,那百分百就是印度什麽巴斯的香米,畝產能有一千五百多斤呢。就算碰上了水土不服,氣候原因少了百八十斤,可也比諸時軍挑來的那些豐產稻強啊。總不能抱著只金鳳凰,還當是著只土雞養吧。
“小鮮也喜歡上種東西了?”諸時軍樂呵了,他的
“三狗子叔剛路上不是說了嗎,他家的大伢只比我大一歲,秋收那會兒都懂得送簍子飯去田裏了。還有隔壁的小花前陣子還請我吃她種得西紅柿呢,我也要請她吃我種得稻子,”婁子飯就是秋收時,做好了後,放在了竹簍子裏,由著幫不上忙的小孩老人送到了田埂旁的飯菜。
諸時軍本想告訴小外孫女小花請她吃得西紅柿是她奶奶種得,小花充其量也就在旁邊拔過幾次草,可難得外孫女兒有這個想法,動手實踐是應該提倡的。
“小鮮啊,種稻子不比種西紅柿,種稻子可是要...”諸時軍解釋著,從冬天開始準備,到明年的秧苗,分苗,插秧可是一個都不少。再說了,諸家屋後就那麽一畝地,也沒多餘的地方給小鮮種著玩。
“外公,您就答應我吧,您要是答應我了,我一定好好學字,一定連什麽‘印度’‘泰國’還有‘北*京’(說是寫了北*京容易被和諧,只好用不和諧一個梅花了)也全都記住,”諸小鮮搖晃著諸時軍的袖管子。
“真是拿你沒法子,回頭我和你村長大伯商量商量,看村裏哪裏還有荒地,不過你去田裏時,要由蓮嫂陪著,太陽大時,不能下天。碰到了刮風下雨,也不能下田。”諸時軍被小鮮磨得沒法子,只得答應了下來。
諸時軍再挑了幾本農業方面的書和給小鮮啟蒙用時的書,走過去結賬時,剛巧遇到了一外國人正在和售貨小姐比劃著,兩人支吾著,彼此都不明白對方的意思。
21 洋人和中國梨
白家古鎮不比麗江之類的熱門旅游景點,它成為旅游地也才是幾年的時間,來鎮上旅游的也多是厭倦了繁忙生活的其他省市的游客。
諸家爺孫在路上走時,偶爾也就瞟到一兩個白皮膚高鼻梁的外國游客。新華書店裏的這位外籍游客買了本當地的旅游地圖,翻了下發現沒有英文版的,就想問問有沒有英文版的。
可書店裏的售貨員不會英語,兩人都急出了滿頭的汗。
“外公,那人說得話,和您在收音機裏聽得一樣,”諸時軍老人的那款“德生”短波收音機,是個質量過硬的洋牌子。就是在山區裏,也能收到很清晰的英文頻道。
老人每天的必備節目除了上山鍛煉外就是在七點左右聽半小時的新聞聯播,再之後又聽半小時的BBC國際頻道的國際新聞。
小鮮聽了小半個月,耳朵靈敏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諸時軍聽了,走上前去,將老外要表達的意思翻譯給了售貨員聽,兩邊這才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售貨員很無奈的告訴了諸時軍,這樣的小書店裏是沒有英文版本的旅游手冊的。不過她告訴了諸時軍,出了書店轉右一百米的位置有家旅行社,裏面幾個會英語的導游,老外可以到那裏找個導游。
老外見一個六旬的當地老人竟能講流利的英語,豎起了拇指,連說了好幾聲,“good。”諸時軍付了書錢後,就帶著老外一起走到了底,果然找到了家規模不大,有三四個導游的小旅行社。
臨走前,老外從隨身的旅游包裏,掏出了條巧克力和一罐可樂,硬要送給小鮮。
小鮮推說不過,想了想,就把書包裏最後的兩個梨子也送了出去,兩樣換兩樣,誰都不欠誰。
走出旅行社後,諸老爺子遲疑了下,還是折了回去找到了旅行社的負責人:“同志,你們看看,能不能編一本英文版的旅游手冊,方便外國朋友過來時參觀。”諸時軍的眼力很準,像白家古鎮這般古色古香的西南小鎮,猶如一處人心的幽靜角落,遲早會引來八方游客。
旅行社的負責人聽了後,再看看坐著的老外客人,拍了下腦門,這樣的獨家買賣,他咋就沒想到呢。
再走出旅行社時,也快三點了。諸時軍也略微覺得疲了,就叫了輛人力三輪車,爺孫倆再看了幾眼白家古鎮的芭蕉樹和各家各店傳來的酸湯味,心裏各有一番感慨。
“外公,剛才那個英國人給我的是什麽?”小鮮拿出了那罐可樂還有巧克力,說是吃的,可小鮮在葛村裏可沒見誰吃這些玩意兒。
諸時軍聽得心神黯淡,小鮮小時候,父母管教的嚴,幾乎是不讓吃零食的。所以到了六歲大,還是連可樂和巧克力都沒吃過,這讓諸時軍聽著就是心酸。
葛村的娃,比小鮮大個七八歲的,很多都早早輟了學,或是在村裏種幾畝田,或是去了沿海一帶打工去了。過年也不一定會來,過個幾年後,興許就帶了老婆小孩一起回來了。
和小鮮差不多年齡的,都還是光著腳,逢年過個節才會換上半舊不新的鞋子和衣服,更不用說零嘴了。
一個野生的毛栗子都能吃得滿口生津的村裏娃又哪能見過汽水和巧克力這樣的東西。諸時軍是知道葛村的家底的,村裏能讀到小學畢業的娃只有五成不到。去年全村每戶人家的全年收入不足一千。在這樣的小山村裏呆著,是會活活將人窮死的,也不知道村長此趟去鎮裏,有沒有拿到明年的補助款?
此時的諸時軍是矛盾的,他不想讓小鮮跟著自己,真的一輩子就蹉跎在了深山裏,可是離開了葛村,又該由誰來照顧小鮮呢,當年,因為自個兒的驕傲,強硬著要求小鮮的父親入贅,小鮮是從了諸姓,可也跟原本父親家的親戚全都脫了關系。
“外公,您在想什麽呢,前面的不...”小鮮說著跳下了車去,腳步很是輕盈,光是看她猴兒般的靈活身手,還真看不出她原先是個跛子。
前頭拎著大包小包的,就是葛村村長的老伴,她買得東西可不少,吃的用的,鍋碗瓢盆就跟大過年似的。諸時軍就幹脆讓了車,將東西都搬上了車。
“嬸子,你買那麽多醬油幹啥?”小鮮足足見了十幾包的醬油,一家子哪用的了那麽醬油,畢竟一次趕集也就五天的時間,葛村裏像是村長這類家境好的人家,大小集都是不肯拉下的。
“還不是你們家老爺子和蓮嫂都說你個小饞貓吃不下飯,托我買的,回去給你做下飯的醬油肉吃,”村長的老伴因為村長的緣故,和諸家走得勤。農村婦女沒她家那口子的規矩,見了幾次諸時軍後,就直呼老爺子了。
秋天全國大部分區域都是多晴朗的幹燥天,南方到了那個時節就會做上各類的醬油肉和醬翅,風幹了又下飯還便於保存,晾在了通風處,可以一直吃到過年那會兒。
豬肉和雞鴨肉村裏都有現成可以宰的,比鎮裏買的還要新鮮,所以村長老婆凈買了些村裏買不到的。
三人一三輪車說說聊聊,很快就到了三狗子的那輛卡車旁,村民也都回來了。早前離開的村民空出來的地方也很快就被剛買賣過來的東西填滿了。
一車人加上滿敦敦的一車貨,將小卡車的輪胎都壓陷下去了幾分。三狗子回去時,將駕駛座裏的音響打開了,在嘹亮的喇叭裏唱出了“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的歌聲中,葛村的這趟小集算是趕完了。
回村的路上,村長老婆想以前每次趕完集那樣報著今天買東西花銷了的錢,才剛報了個開頭,就被村長沒好氣地打斷了:“啰啰嗦嗦的,這些事回去再說,沒看到我正煩著嘛?”
全車人都喜洋洋的,聽了村長這麽一通脾氣,都覷著臉。村長一人悶頭抽著煙,眉頭擰起了個疙瘩,久久都不肯松開。
22 三個梨子的命運
白家古鎮,小鮮隨手送出去的三個梨子,這會兒又怎麽樣了?
那名踩三輪車的師傅收了梨子後,隨手塞進了掛在車頭的布兜子裏,忙碌了一整天後,才送完了趕集和游客。到了晚上五點多,踩車的師傅想起他還有個梨子,牛嚼牡丹似的嚼了幾大口,一個梨子很快就下了肚。
師傅用手背抹了抹嘴,說了句:“這梨子可真甜嚛,”順手一扔,就丟到了一簇枝葉茂盛的芭蕉樹旁。我們可以預測下,大概半年多後,這裏會長起一棵梨樹。關於第一個梨子的故事,先告一個段落,重點還是在於第二和第三個梨子的得主,外籍客人的身上。
九六年,能想到往中國跑的外籍人士少之又少,連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就敢往尚待開發的中國大西南跑的人那就好比是禿子頭頂的那幾根毛,少得可憐了。
得到了諸時軍老人和小鮮幫忙的外籍游客並不是個單純意義上的游客,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同時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吃貨,他是英國皇家美食雜志《環球飲食》的副編輯洛克。
洛克偶爾一次在倫敦吃到了頓中國餐館改良後制作的酸湯菜,就有了到古老的東方國度尋覓美食的念頭。從去年開始籌備,到今年順利拿到了中國大使館的簽證。從九月底入黔,到十月初探聽到白家古鎮有家風味獨特的酸湯館,洛克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找到了這個古鎮。
有了當地導游的陪同,洛克很快就找到了那家臨河,現捕現撈魚的老牌子苗家菜館。當晚,洛克就住在了白家古鎮上,回味著辛辣可口的酸湯菜的同時,他也想起了白天那對熱情的爺孫倆。
“中國人的素質這幾年還真是提高了,早些年可不是這樣的,”和大多數的老外一樣,老外對中國人都存在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尤其是這幾年,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起來後,這種趨勢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明顯了。如果不是洛克有了今天的經歷,他可能一輩子都會抱著那樣的誤解。
“那個老人家應該是個知識分子,看著很是睿智。那個小姑娘也長得天真爛漫,還送了我兩個梨子!”洛克習慣了溫和的英倫氣候,連著吃了幾天的貴州美食,喉嚨也不舒服了,他找出了小鮮給的那兩個梨子。
剛挑了個梨子,咬開了梨子皮,洛克就呆了。作為一個名走南闖北,見過的梨也跟各國佳麗一樣,環肥燕瘦,從香梨到水梨再到鱷梨,凡是個梨子搭個字眼的,他全都吃過。
可他就沒吃過這樣的梨。洛克再狠咬了一大口,一個不小心,豐富的梨汁噴了他整一臉。這一口下去,才咬到了梨核,漏出了幾顆跟黑米粒一樣的梨核。
“哎呀,我忘記了問老人家和小女孩住在哪裏了?這樣好的梨子,該送去參加國際農產品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沿著白家古鎮的那條窄石街,走了幾步後,街道上熱鬧了起來。小鮮看到了不少苗民和幾個眼熟的村民,吃的用的,占了滿眼眶。剛從赤水河裏撈起來的魚,血才放透還帶著血絲的豬肉,壘得和小山似的雞鴨鵝蛋,還有雲南一帶運來的鮮花,這麽一條窄石街就構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集場。
擠過了人群後,小鮮額頭上也出了些汗,諸時軍看了,就摸出了條帕子,替她擦了把臉。
“累了吧,過了這條街就是種子站了,回頭我們去街旁的小店裏吃個酸湯菜,到了貴州那麽久,你都還沒吃過地道的苗家菜吧?”諸時軍摸著小鮮的頭,很是慈祥地說道,這個把月裏,小鮮真的是長大了。到了街上東張西望著,可也沒有賴著要買東西。
走到了石街的盡頭就是當地的糧食收購站。秋收剛結束,忙了好一陣的糧食收購站外還曬著些帶濕氣的谷子,門口坐著個磕瓜子的中年婦女,汲了個夾教拖鞋,燙著波浪頭,指甲塗得老紅。
“哎,別踩了谷子,說你呢。”中年婦女是當地的收購站主任,和農民收糧吵架時練了個大嗓門,小鮮的腳離曬著的稻谷還有七八步遠呢,她就嚷嚷開了。
“女同志,我們是來買水稻種的,麻煩你看看站裏有沒有合適的稻種,我們出好價錢買,”諸時軍了解糧食收購站的事,地方上的糧食收購站,春耕時出種子,秋收時收谷子,照理是不對外買賣糧種的。不顧站裏都有些小背景,嘴碎貪小便宜的當地居民,稍微花點錢,也是能買到好的糧種的。
中年婦女聽了後,嘴皮兒一吸一吐,將手裏的瓜子殼全都吐在了曬著的稻谷上,“算你問對人了,我那還有些剛收進來的泰國香米種,是要給鎮裏做試驗田用的,聽說畝產能過千斤。賣給你們一袋也成,不過要一百一口袋。”
中年婦女的指頭往墻角搗了搗,一個土布口袋,袋口露出了金燦的谷種。
18 小包子進城搶米篇(三)
那口袋泰國香谷比起地上曬著還混著沙粒的當地谷類,一個金黃,一個土黃。不過用一百塊買一小袋稻種,還是要慎重,一口袋能播種一畝地,諸時軍屋後頭屯出的地只有一畝,全種上了一年要真是能收千斤,對於兩口之家來說,.已經夠一年的口糧了。
不過那時候,普通百姓吃的米那時候也才一塊出頭一斤,就算是最好的東北大米,也只是賣到了一塊七八而已,那還是去了殼,除了人工和肥料的。
落到了小鮮眼裏,可不管什麽泰國香米不香米,“泰國香米,產自泰國大城府,秈米的一種,米粒呈長條形,口感熟軟,單註結穗量約百顆,畝產量九百斤。”中年婦女稍稍誇大了些,不過也還算地道。泰國在哪裏諸時軍可沒說過,小鮮只得暫時,將它當做是個地名。
不過這樣的稻谷質量在小鮮眼裏簡直是不堪入目的。雲騰是世外仙山,不過山裏也有種植一些農業作物,就以仙稻為例,只要是經過銅品以上的空間培養出的水稻,單畝的產量都必須在兩千斤以上。
諸時軍伸手掏出了把谷子,在手裏捏了捏,谷質表皮光滑,手感也飽滿,外相很好。
“還用看嘛,我說是好種就是好種,鎮裏的技術員都說了,種什麽地都是豐產。”中年婦女也很精明,白家古鎮上來來往往的不過是周邊的窮村民和外地來的旅客。
小鮮和諸時軍雖說沒帶旅行包出門,可小姑娘背上背著個迪斯尼的書包,那可是省城裏的小孩才時興的玩意,一個書包怕是要花去山裏人大半個月的家用,這會兒不宰上一刀,還等啥時候。
“女同志,我們不要這種稻谷,你這有沒有雲貴一帶的,好一點的稻種。”諸時軍的話聽在中年婦女耳裏可是相當不中聽,她哼了聲,又吐起了瓜子殼來,不是很情願地說道:“也有其他的,墻角有好幾袋,你看看,三十塊一袋,要買就一整袋,不能挑揀。”感情來得不是肥羊,而是窮鬼。
收購站的另一邊,擺著七八口麻織的舊布袋,裏面的稻谷無論是飽滿度還是色澤,都比剛才的香谷差了大截。
小鮮似模似樣地學著諸時軍那樣,掂起了把谷子,搖了搖頭。
“這些都是去年的舊谷子,看著的確是不起眼,”諸時軍看著小外孫女的老成樣,臉上的皺紋全都舒展開了,跟朵盛秋的老金菊似的。
“外公,我可不是以貌取人的人。長得難看點也沒事,反正是要做種的,問題是這些谷的產量都很低,我把五塊錢還給您,也不要買什麽菜回去了。您要種稻子,我們就湊錢買那個貴的好了。”小鮮也不好明說,她看了一圈,當地的農民還真是可憐,那些所謂的豐產稻子有粳米也有燦米,可結穗率和產量都比先前的泰國稻米少很多,最高的畝產也就只有五百斤而已。
聽了小鮮的話,諸時一時哽住了,喉嚨被熱意堵住了。小鮮還真是長大了。
“傻孩子,外公不是心疼錢,”諸時軍從上面退下來時,開除了公職後,各類福利和補貼也都取消了,所有的資產都被凍結了,身邊只留了基本的養老金,名義上也確實沒多餘的錢。
不過那樣知冷熱的話,從六歲大的小鮮嘴裏說出來,還是讓諸時軍耳熱心熱了。
“有句古話叫做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換做了我們的話說,長在農村的孩子和長在城裏的孩子是不一樣的。那袋泰國香米雖好,可惜泰國的水土和我們這裏很不同,就算真能畝產過千,種在了我們屋後,也是要變味減產的。而且外公也還記得,你以前就不喜歡吃泰國米,嫌它太軟了。”諸時軍的話裏,涵蓋著對小鮮的疼愛和對各地風土的了解,他以為小鮮聽不懂,哪知小外孫女聽後卻重重地點了點頭。
“說完了沒有,念念叨叨的,再不選好,都要中午了,”中年婦女眼見小半個月的工資沒了著落,不耐煩地催了起來。
“女同志,我們就要這袋好了,”諸時軍看了七八個口袋後,選中了其中的一袋。
小鮮在心裏暗暗稱奇,外公不會也有空間吧,他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個挑選,選中的那袋稻種,還真十幾個口袋裏產量最高的一種,正是那袋可以畝產五百斤的稻種。
“這袋最貴,五十塊,”中年婦女變了口風,硬是將價格翻了近一倍。諸時軍聽了也不討價還價,摸出了錢包,就要付錢。
“外公,先別買,”中年婦女的臉一掛,剛要罵人,就見小鮮跟只兔子一樣,竄到了收購站最外面堆著的紙板箱旁。
那幾口箱子是為了方便裝新糧,從糧倉的最裏面清理出來的,箱裏裝得都是些破爛玩意兒。有老一任收購員留下來的小說,也有幾個茶葉罐子,小鮮叫住了諸時軍後,就在那幾個茶葉罐裏摸索了起來。
“姐姐,”小鮮甜甜地叫了聲中年婦女,那婦女只怕有十幾年沒聽人叫她姐姐了,罵人的話立馬咽了回去,臉上擠出了個笑容。
“這幾個罐子裏裝得稻谷也能賣得吧?”小鮮已經打開了那幾個圓柱形,外面裝著黃山毛尖的茶葉罐。茶葉罐看著已經很多年了,上面生出了幾個銹色的圓斑。
中年婦女收拾時,也沒註意那幾個茶葉罐,湊上前看了看,茶葉罐子裏裝了滿滿當當的稻谷。
小鮮數了下,一共有三個罐子,數量雖說少了點,不過全種下去,也能長夠一畝地了。
只不過那些稻谷的顏色比那口袋裏的陳年谷物還要差,看著都要發黴了,只差張幾根貓兒毛出來。那樣的玩意兒還會有人買?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賣,”看在了那句姐姐的面上,中年婦女很爽塊地答應下來了,反正垃圾也要處理,廢罐子也不值幾個錢。
“外公,那麽我們就花五十塊錢把這幾個鐵罐子和那一袋稻種都買下來吧,”諸小鮮眨了眨眼,滿臉的期盼。
19 小包子進城魚米篇(四)
從糧食收購站走出來後,小鮮還牢牢抱著那三只鐵罐子不放,就生怕中年婦女會反悔追了上來似的,她也不想想,除了普天下除了她外,還會有誰稀罕發了黴,不知道能不能發芽的稻種。
諸時軍也不問她,為什麽小鮮要把幾個破爛茶罐當作了寶貝。他沿路找了家苗家菜館坐了下來,準備吃過了午飯,再去集市上看看。
蓮嫂在廣東打了十幾年工,做菜時的手藝也學了粵菜的口味,無論葷素,都做得較清淡。對於諸時軍這類的老人,倒還算是符合養生之道,可對於諸小鮮那樣的小娃娃,怕是要乏味的。諸時軍也就是想到了這一茬,才領著小鮮進了這間菜館。
這家苗家菜館在當地開了二十多年,裏面擺著的還是七八十年代的紅木桌椅。看著有幾分破舊,不過菜館老板清潔做得好,菜味又地道,每到了中午,店裏都是人聲沸騰,各類上菜的叫菜的熱鬧的緊。
諸時軍爺孫倆來得找,站了張靠窗臨河的南向的桌子。店裏的窗戶就跟店裏跑堂上菜時的動作一樣,很是大氣。兩扇窗戶豎力對開著,幾片芭蕉葉探了進來,隱約還帶著幾分成熟的香蕉的清甜味。河面上不見波瀾,聽著個老漁夫,見了諸時軍爺孫倆時,還笑了笑,露出了幾顆鑲好的銀牙。
諸時軍照著小鮮最近漸漲的飯量,點了條兩斤重的活草魚。跑堂得了令後,也不急忙往廚房裏送單子,而是探出了窗戶,對著外面喊了一句:“足斤草魚,兩斤一條。”
河面上那個老漁夫聽了話後,站了起來,眼往河裏脧了幾眼,拿起了個擱在了船頭的細竹竿,竿子的頂部是個綠網漁兜子。
竹竿連著漁兜子倏然入了手,老漁夫的手晃悠悠地在河裏撈了一圈。漁兜子再出水時,裏面已經多了條鱗光白閃,青背脊的河養草魚。
跑堂兜著還活蹦亂跳的魚,稱了重量,“一共是兩斤一錢。酸湯魚是現做的,要等上十幾分鐘。”見諸時軍沒有意見,跑堂就拿著魚去鱗除苦膽了。
同樣的做魚方法,在沿海一地也很盛行,如西湖畔的糖醋魚也是現撈現做,有些店裏,還會讓客人自己動手,也算是吸引客人的一個方法。河裏湖裏的魚都是店裏定期下下去的魚苗,再設了人工的柵欄,能保證魚苗吃到河裏的浮游生物,能讓魚長大後比飼養的魚肉質更鮮美。
不過現撈到的魚能不能真正到了你的嘴也就難說,剛跑堂的說殺宰煮要十幾分鐘,其實真正要用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一般廚房都會提早個把小時宰魚入味,等到單子下來後,就挑個個頭斤數差不多的,省時也好下鍋,倒也還算新鮮。
魚下去後,很快就送上來了一鐵鍋子紅艷艷的酸湯。去過雲貴一帶的朋友知道苗家山寨裏最常用的是毛辣角酸,即是西紅柿。
“小鮮,看到了店堂裏擺著的那些壇子不?”諸老爺子喝著茶,去了剛才選稻種的燥氣。
小鮮進門時也看到了墻角擺著幾株盆栽外,還有近百口油光發亮的黑瓷壇。壇上隔著個蓋,走近幾步還能聽到股酸溜溜讓人狂流口水的氣味。
鐵鍋子架起了個煤氣竈,點上了火。
“要吃上一盆好味的酸湯魚,可不容易。先要將西紅柿洗幹凈,和新嫩姜,大蒜,紅皮椒,米粉,白酒放上十天半個月。再取出來,搗爛了混入湯裏。魚肉下鍋後,腥味全無,肉質更嫩。在白家古鎮上吃上這麽一頓,你回去怕是要吃不下蓮嫂做的飯了喲。”諸時軍說得小鮮盯著鍋裏的紅湯,氣泡吐出了湯面,幾塊魚肉由紅色轉成了白色。
“外公,你怎麽不問我為什麽要買這幾個罐子?”諸小鮮看著諸時軍半天沒問,反倒有了賣弄的心,十六歲大的少女,說穿了還只是個孩子而已。
“我們家小鮮要買的,當然就是好東西,”諸時軍還沒看清那幾只茶罐子裏裝得到底是怎樣的谷類。在這樣鎮級的糧食收購站裏,泰國香米稻種該算是最好的稻種了。
“外公您知道裏面裝得是什麽?”小鮮奇著,打開了其中的一只罐子,倒出了小堆的稻種。
被倒出來的米,和泰國稻種有幾分相似,也是細細長長,只不過谷皮早就褪去了光亮的金燦色,比起諸時軍相中的那款過季稻種,還要灰暗,其中有幾顆表面還長出了像是黴斑的青點。這幾罐稻種少說也被存在了茶罐子裏有七八年以上了。
諸時軍要了杯涼水,將幾粒稻種丟進了水裏,水上立刻浮起了一片黴色,幾粒稻種全都沈到了杯底。
“這可是十六年前的稻種,外公您看,每一顆都很飽滿,種活率很高。”雲騰門帶過來的愛撿垃圾的習慣,一時半會兒一改不過來,常人不會留意的垃圾鐵罐子,小鮮反倒是最早就瞄到了,而且更奇怪的是,她發現鐵瓶上還透出了很清晰的一組字:“印度巴斯馬蒂香米,米粒長,不黏牙,單株結穗150粒,播種發芽率百分之九十九。”
酸湯裏不斷冒出了酸酸辣辣的白霧,諸時軍被嗆了幾口,一時還沒聽清小鮮的話。他在糧食收購站沒出聲制止小鮮的“淘垃圾”行為也是有原因的。
那三個鐵罐子,雖說銹跡斑斑,可上面的茶葉牌子卻是上好的黃山毛尖。雲貴一帶,最常喝的就是侗族的油茶,能喝得起南方的黃山毛尖的,絕不會是普通人。那樣的人用茶罐子小心保存下來的稻種,又怎麽會是普通的貨色。
待到諸時軍回味過來小鮮的話時,猛地一驚:“小鮮,你剛說什麽?十六年的稻種?”
那鍋紅湯已經熟透了,香氣更濃,小鮮用筷子夾了塊魚肉,又酸又辣又燙,可她也舍不得放下筷子,跟只小狗兒似的,吐舌哈著氣:“是呀,而且還是什麽印度巴斯馬蒂的香米。”
20 小包子進城分梨篇(五)
九十年代末,確切的說是一九九六年,中國還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能見到的進口貨物很少。
最常見的洋玩意兒還都是一些僑胞回國探親時帶回來的。白家古鎮上糧站裏的中年婦女,能分清的也就是麥子和谷子的區別了,壓根就不可能分清楚什麽泰國印度香米。
可諸時軍不同,他在北*京時,因為興趣的緣故,和當時的農業部的一個退休老幹部走得很近。泰國香米看似比印度香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其實不然。
“小鮮,你剛說的話是真的?”
滾燙的魚肉入口即化,小鮮的舌頭上燙出了個水泡,“說多錯多,”小鮮真想給自己一記筷子,咋一得意就全露了形。
“外公,我剛說了什麽?我只是看著罐子上寫了個1980年,您不是教了我數數麽,到今年1996年,不就是剛好十六年麽?”諸小鮮把茶罐子一轉,露出了底來,下端還真是標了個1980。
至於什麽印度泰國,小鮮還真是不知道,咬死了自己什麽都沒說。
諸時軍認為的七八年稻種,竟然翻了一倍年歲,對印度香米頗有研究的是那位老幹部,現在要是能找到他,一定能鑒別出這是不是真的印度香米,可惜白家古鎮距離北*京足足有千山萬水那般遠的距離,諸時軍這樣的戴罪之身,有生之年還不知能不能回到BJ。
“外公,您剛說得什麽‘引渡’香米又是什麽?”諸小鮮刻意將字說得怪模怪樣的。
“小鮮,是印度。印度的香米,尤其是巴斯馬蒂生產的香米,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香米。普通的香米煮熟後,大小會增加兩至三倍。巴基馬蒂的香米則能足足增大五倍有餘。不過這類香米國內是不能直接買賣的。在BJ時,也只有特定的幾家高級飯店,直接往印度下采購單子,確定了數量之後,才通過特殊渠道進來的。普通人的餐桌上,根本不可能看到這類稻米,更不用白家古鎮那麽不起眼的一家小糧站了。”諸時軍邊說著,邊夾過了塊魚肉,提醒著小鮮註意了魚刺後,才吃了起來。
飯吃到一半時,苗家菜館裏的客人也多了起來,足分量的草魚加上最後下湯的米線,只吃得爺孫倆連打嗝都不敢了,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滿了出來。
諸時軍提倡飯後百步走,可他也不知道鎮上的書店在哪裏,就攔住了一輛紅皮三輪車,問了個路。
踩車的師父是個熱心腸的人,只是他說話時帶了股腔調,他怕諸時軍聽得不明白,還很耐心的找了張圖,畫明白了才放心。
諸時軍掏了兩塊錢當做問路錢,那師父也不肯收,說是費了點嘴皮功夫,哪好意思要錢。正在退讓著,小鮮也機靈,從書包裏掏出了一個自帶的白梨。下山那會兒準備帶著解渴用的,不過這會兒她的胃可容不下了。
車夫這才收了下來。諸時軍很是滿意小外孫女今天的表現,見了吃的玩的也不哭不鬧的,說出去還真不像是個六歲大的孩子。
靠著那張手繪的地圖,諸時軍沒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了兩間店面大小的新華書店。
“小鮮,外公跟你商量件事,回去後,外公得教你讀書認字,做算術了。”諸時軍搬到葛村後,就打聽過,附近正規的政府的學校得走上一個半小時的山路。那時候小鮮的腿不好,走不了路。
現在腿好了,可老爺子又不放心她一個人走那麽遠的路。聽村長說,明年過了暑假,村裏會修上水泥路,鎮上的車也能通到村裏來,小鮮就能正常去上學了。那會兒就算是城裏的孩子,七歲上學也是很正常的事,諸時軍想著,要是能提早給小鮮學點功課,到時候上學也能輕松許多。
小鮮看著書店裏,印刷成冊的各色的書,其中有幾本上,還有栩栩如生的彩頁,“外公,我學,不過您也得答應我件事。我想把那幾罐稻種種下去。”
諸時軍八成是不相信小鮮買得是什麽印度香米,可小鮮是心知肚明的,那百分百就是印度什麽巴斯的香米,畝產能有一千五百多斤呢。就算碰上了水土不服,氣候原因少了百八十斤,可也比諸時軍挑來的那些豐產稻強啊。總不能抱著只金鳳凰,還當是著只土雞養吧。
“小鮮也喜歡上種東西了?”諸時軍樂呵了,他的
“三狗子叔剛路上不是說了嗎,他家的大伢只比我大一歲,秋收那會兒都懂得送簍子飯去田裏了。還有隔壁的小花前陣子還請我吃她種得西紅柿呢,我也要請她吃我種得稻子,”婁子飯就是秋收時,做好了後,放在了竹簍子裏,由著幫不上忙的小孩老人送到了田埂旁的飯菜。
諸時軍本想告訴小外孫女小花請她吃得西紅柿是她奶奶種得,小花充其量也就在旁邊拔過幾次草,可難得外孫女兒有這個想法,動手實踐是應該提倡的。
“小鮮啊,種稻子不比種西紅柿,種稻子可是要...”諸時軍解釋著,從冬天開始準備,到明年的秧苗,分苗,插秧可是一個都不少。再說了,諸家屋後就那麽一畝地,也沒多餘的地方給小鮮種著玩。
“外公,您就答應我吧,您要是答應我了,我一定好好學字,一定連什麽‘印度’‘泰國’還有‘北*京’(說是寫了北*京容易被和諧,只好用不和諧一個梅花了)也全都記住,”諸小鮮搖晃著諸時軍的袖管子。
“真是拿你沒法子,回頭我和你村長大伯商量商量,看村裏哪裏還有荒地,不過你去田裏時,要由蓮嫂陪著,太陽大時,不能下天。碰到了刮風下雨,也不能下田。”諸時軍被小鮮磨得沒法子,只得答應了下來。
諸時軍再挑了幾本農業方面的書和給小鮮啟蒙用時的書,走過去結賬時,剛巧遇到了一外國人正在和售貨小姐比劃著,兩人支吾著,彼此都不明白對方的意思。
21 洋人和中國梨
白家古鎮不比麗江之類的熱門旅游景點,它成為旅游地也才是幾年的時間,來鎮上旅游的也多是厭倦了繁忙生活的其他省市的游客。
諸家爺孫在路上走時,偶爾也就瞟到一兩個白皮膚高鼻梁的外國游客。新華書店裏的這位外籍游客買了本當地的旅游地圖,翻了下發現沒有英文版的,就想問問有沒有英文版的。
可書店裏的售貨員不會英語,兩人都急出了滿頭的汗。
“外公,那人說得話,和您在收音機裏聽得一樣,”諸時軍老人的那款“德生”短波收音機,是個質量過硬的洋牌子。就是在山區裏,也能收到很清晰的英文頻道。
老人每天的必備節目除了上山鍛煉外就是在七點左右聽半小時的新聞聯播,再之後又聽半小時的BBC國際頻道的國際新聞。
小鮮聽了小半個月,耳朵靈敏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諸時軍聽了,走上前去,將老外要表達的意思翻譯給了售貨員聽,兩邊這才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售貨員很無奈的告訴了諸時軍,這樣的小書店裏是沒有英文版本的旅游手冊的。不過她告訴了諸時軍,出了書店轉右一百米的位置有家旅行社,裏面幾個會英語的導游,老外可以到那裏找個導游。
老外見一個六旬的當地老人竟能講流利的英語,豎起了拇指,連說了好幾聲,“good。”諸時軍付了書錢後,就帶著老外一起走到了底,果然找到了家規模不大,有三四個導游的小旅行社。
臨走前,老外從隨身的旅游包裏,掏出了條巧克力和一罐可樂,硬要送給小鮮。
小鮮推說不過,想了想,就把書包裏最後的兩個梨子也送了出去,兩樣換兩樣,誰都不欠誰。
走出旅行社後,諸老爺子遲疑了下,還是折了回去找到了旅行社的負責人:“同志,你們看看,能不能編一本英文版的旅游手冊,方便外國朋友過來時參觀。”諸時軍的眼力很準,像白家古鎮這般古色古香的西南小鎮,猶如一處人心的幽靜角落,遲早會引來八方游客。
旅行社的負責人聽了後,再看看坐著的老外客人,拍了下腦門,這樣的獨家買賣,他咋就沒想到呢。
再走出旅行社時,也快三點了。諸時軍也略微覺得疲了,就叫了輛人力三輪車,爺孫倆再看了幾眼白家古鎮的芭蕉樹和各家各店傳來的酸湯味,心裏各有一番感慨。
“外公,剛才那個英國人給我的是什麽?”小鮮拿出了那罐可樂還有巧克力,說是吃的,可小鮮在葛村裏可沒見誰吃這些玩意兒。
諸時軍聽得心神黯淡,小鮮小時候,父母管教的嚴,幾乎是不讓吃零食的。所以到了六歲大,還是連可樂和巧克力都沒吃過,這讓諸時軍聽著就是心酸。
葛村的娃,比小鮮大個七八歲的,很多都早早輟了學,或是在村裏種幾畝田,或是去了沿海一帶打工去了。過年也不一定會來,過個幾年後,興許就帶了老婆小孩一起回來了。
和小鮮差不多年齡的,都還是光著腳,逢年過個節才會換上半舊不新的鞋子和衣服,更不用說零嘴了。
一個野生的毛栗子都能吃得滿口生津的村裏娃又哪能見過汽水和巧克力這樣的東西。諸時軍是知道葛村的家底的,村裏能讀到小學畢業的娃只有五成不到。去年全村每戶人家的全年收入不足一千。在這樣的小山村裏呆著,是會活活將人窮死的,也不知道村長此趟去鎮裏,有沒有拿到明年的補助款?
此時的諸時軍是矛盾的,他不想讓小鮮跟著自己,真的一輩子就蹉跎在了深山裏,可是離開了葛村,又該由誰來照顧小鮮呢,當年,因為自個兒的驕傲,強硬著要求小鮮的父親入贅,小鮮是從了諸姓,可也跟原本父親家的親戚全都脫了關系。
“外公,您在想什麽呢,前面的不...”小鮮說著跳下了車去,腳步很是輕盈,光是看她猴兒般的靈活身手,還真看不出她原先是個跛子。
前頭拎著大包小包的,就是葛村村長的老伴,她買得東西可不少,吃的用的,鍋碗瓢盆就跟大過年似的。諸時軍就幹脆讓了車,將東西都搬上了車。
“嬸子,你買那麽多醬油幹啥?”小鮮足足見了十幾包的醬油,一家子哪用的了那麽醬油,畢竟一次趕集也就五天的時間,葛村裏像是村長這類家境好的人家,大小集都是不肯拉下的。
“還不是你們家老爺子和蓮嫂都說你個小饞貓吃不下飯,托我買的,回去給你做下飯的醬油肉吃,”村長的老伴因為村長的緣故,和諸家走得勤。農村婦女沒她家那口子的規矩,見了幾次諸時軍後,就直呼老爺子了。
秋天全國大部分區域都是多晴朗的幹燥天,南方到了那個時節就會做上各類的醬油肉和醬翅,風幹了又下飯還便於保存,晾在了通風處,可以一直吃到過年那會兒。
豬肉和雞鴨肉村裏都有現成可以宰的,比鎮裏買的還要新鮮,所以村長老婆凈買了些村裏買不到的。
三人一三輪車說說聊聊,很快就到了三狗子的那輛卡車旁,村民也都回來了。早前離開的村民空出來的地方也很快就被剛買賣過來的東西填滿了。
一車人加上滿敦敦的一車貨,將小卡車的輪胎都壓陷下去了幾分。三狗子回去時,將駕駛座裏的音響打開了,在嘹亮的喇叭裏唱出了“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的歌聲中,葛村的這趟小集算是趕完了。
回村的路上,村長老婆想以前每次趕完集那樣報著今天買東西花銷了的錢,才剛報了個開頭,就被村長沒好氣地打斷了:“啰啰嗦嗦的,這些事回去再說,沒看到我正煩著嘛?”
全車人都喜洋洋的,聽了村長這麽一通脾氣,都覷著臉。村長一人悶頭抽著煙,眉頭擰起了個疙瘩,久久都不肯松開。
22 三個梨子的命運
白家古鎮,小鮮隨手送出去的三個梨子,這會兒又怎麽樣了?
那名踩三輪車的師傅收了梨子後,隨手塞進了掛在車頭的布兜子裏,忙碌了一整天後,才送完了趕集和游客。到了晚上五點多,踩車的師傅想起他還有個梨子,牛嚼牡丹似的嚼了幾大口,一個梨子很快就下了肚。
師傅用手背抹了抹嘴,說了句:“這梨子可真甜嚛,”順手一扔,就丟到了一簇枝葉茂盛的芭蕉樹旁。我們可以預測下,大概半年多後,這裏會長起一棵梨樹。關於第一個梨子的故事,先告一個段落,重點還是在於第二和第三個梨子的得主,外籍客人的身上。
九六年,能想到往中國跑的外籍人士少之又少,連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就敢往尚待開發的中國大西南跑的人那就好比是禿子頭頂的那幾根毛,少得可憐了。
得到了諸時軍老人和小鮮幫忙的外籍游客並不是個單純意義上的游客,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同時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吃貨,他是英國皇家美食雜志《環球飲食》的副編輯洛克。
洛克偶爾一次在倫敦吃到了頓中國餐館改良後制作的酸湯菜,就有了到古老的東方國度尋覓美食的念頭。從去年開始籌備,到今年順利拿到了中國大使館的簽證。從九月底入黔,到十月初探聽到白家古鎮有家風味獨特的酸湯館,洛克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找到了這個古鎮。
有了當地導游的陪同,洛克很快就找到了那家臨河,現捕現撈魚的老牌子苗家菜館。當晚,洛克就住在了白家古鎮上,回味著辛辣可口的酸湯菜的同時,他也想起了白天那對熱情的爺孫倆。
“中國人的素質這幾年還真是提高了,早些年可不是這樣的,”和大多數的老外一樣,老外對中國人都存在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尤其是這幾年,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起來後,這種趨勢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明顯了。如果不是洛克有了今天的經歷,他可能一輩子都會抱著那樣的誤解。
“那個老人家應該是個知識分子,看著很是睿智。那個小姑娘也長得天真爛漫,還送了我兩個梨子!”洛克習慣了溫和的英倫氣候,連著吃了幾天的貴州美食,喉嚨也不舒服了,他找出了小鮮給的那兩個梨子。
剛挑了個梨子,咬開了梨子皮,洛克就呆了。作為一個名走南闖北,見過的梨也跟各國佳麗一樣,環肥燕瘦,從香梨到水梨再到鱷梨,凡是個梨子搭個字眼的,他全都吃過。
可他就沒吃過這樣的梨。洛克再狠咬了一大口,一個不小心,豐富的梨汁噴了他整一臉。這一口下去,才咬到了梨核,漏出了幾顆跟黑米粒一樣的梨核。
“哎呀,我忘記了問老人家和小女孩住在哪裏了?這樣好的梨子,該送去參加國際農產品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